撰文:言語治療師王雅恩
兒童透過說故事,可以學習如何把他們學到的詞彙組織成句子,還可以促進他們的認知和語言發展。不過,有不少家長引導孩子說故事時,往往無從入手。以下是一些小貼士,有助提升小朋友的敍事能力。
1.選擇適當的故事
常言道: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」想孩子的故事說得好,家長第一步必須選擇適合孩子的圖書。根據 2006 年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《學前教育課程指引》,供幼兒閱讀的圖書內容應該健康有趣、人物造型生動和插圖能清楚展現主題。
選擇圖書時,家長應留意內容是否適合孩子的興趣和生活。另外,家長宜先由情節簡單和重複性句子較多的圖書開始,幫助孩子掌握和運用故事中的句子。隨著孩子長大後,家長可選擇內容情節較複雜的圖書。故事的題材可多樣化,以增進孩子對外界事物的探索。
2.從模仿中學習
大部分的孩子不但喜歡聽別人說故事,也喜歡說故事給別人聽。不過,部分家長可能過於心急,於是買了一些圖書回來後,便督促孩子快點說故事,結果反而令孩子對說故事失去興趣。倘若孩子未能掌握敍事結構,即使家長如何督促孩子,孩子也不會說到一個好的故事。因此,家長應先讓孩子從模仿中學習。家長給孩子讀完一個故事後,可以告訴孩子接下來換他說故事,提醒他要把故事裡發生的事情按順序講出來。
當孩子說故事時,家長應鼓勵孩子用完整的句式,並對他們的故事作出回應。例如,當孩子用較短的句式來說故事時,家長可以替他們延長句式,在他們的說話中加上新的內容,並鼓勵他們再說一遍。例如孩子說︰「冰冰拿走了大蘋果。」家長可以嘗試將句子擴張成「冰冰拿走了最大的蘋果」,並請孩子仿說一遍。
如果孩子一時記不清楚故事細節,家長可以給適當的提示孩子,例如可以指著圖畫提醒他,或者利用問題來引導他。當孩子講完後,家長應讚賞他付出的努力。如果孩子在提示下,仍未能複述故事內容,家長可幫忙他說出他忘記的那一小段,再鼓勵他繼續說下去。